|
當季主題(一)Biamp定義篇 原本想用純文字做敘述,想想還是圖解清楚一點,由於不熟CAD類軟體,用小畫家畫了簡易方塊圖,大家將作一下。原則以兩路做解釋,三路或以上可類推。另外,我們以並聯式分音器做定義,串聯式分音器不在討論之列。
圖一是一般接法,多數人是這樣接的。
圖二叫Double-Wire。接法同圖一,但用上雙份的接線,看起來有點奇怪,認真思考其實很多人是這樣用的。比方說有些線材品牌不同型號的差異在於股數不同,較多股的意義即是Double-Wire。有什麼用處?降低導線內阻。
圖三叫Bi-Wire。從圖上很清楚的看到喇叭高低音單體的共地點,和圖二比起來從喇叭端子移至擴大機輸出端子。有什麼用處?某種程度降低了高低音單體的相互干擾。
圖四叫Bi-Amp。從圖上可看出高低音的共地點又往前移,移至擴大機之前。請注意,在這邊每部擴大機都會收到來自前端全頻的訊號,所以雖用上兩部後級,但功率並未增加。
圖五叫Active Crossover,也就是一般所說的電子分音。電子分音的場合,後級與喇叭間沒有被動分音器,而將分頻網路插在後級前。這種玩法與前幾種有很大的不同意義。它的分頻工作在電壓放大的過程中就加以處理,所以後級不必消耗額外的功率去烤分音器。每部後級所負責的頻段縮小,沒有不必要的擺幅,等於功率是相加或更好的效果。 關於三、四、五在有些地方定義會不太一樣。PA界一般指的Bi-Amp即這邊說的電子分音,Bi-Wire則指這邊說的Bi-Amp,但通常是用兩部一模一樣的後級。在第五版的The Loudspeaker Design Cookbook中指的Bi-Amp也是電子分音。原本只要每次指涉名詞先講清楚可溝通即無所謂,但由於和一般本地發燒友的定義有些混淆,而且如果圖四叫Bi-Wire,那圖三又要叫什麼呢?所以最後的定義如上。
圖六可能大部分人沒看過,有少部分發燒友已這樣玩,它是介於Bi-Amp與電子分音間的一種玩法,尚無一正式名稱,至於有什麼用處?慢慢再聊了。
|
|||||||||||||||||||||||||||||||||||||
| 關於本站 | 最新消息 | 聽覺心理學 | 音樂與音響 | 文以載道 | 逸居隨筆 | 討論留言 | 過期消息 | 相關網站 | (c) 2000 版權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