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帆布
許多年前,在日本的音響雜誌上讀到一段有關音響評論的文字,記得這篇文字好像編輯手記或是主編者的話之類,文章裡提到他換音響的經驗,就是要找一張白色的帆布,沒有音染,沒有修飾,祗是忠實地把聲音呈現出來,而他在聽音樂的時候,也希望自己是一張空白的帆布,把聲音細緻的分辨出來。
當時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真是感動極了,因為一張白色的帆布,是多麼不容易獲得!所謂沒有音染簡直是天方夜譚,任何音樂透過錄音,混音,壓片,然後在不同的音響系統重播,豈有不失真之理?要找一張白色的帆布,大概祗有到音會場了;但縱使音樂會場也還不是白色的帆布,音樂廳的回聲、駐波,觀眾人數,聆聽的位置,在在都會影響樂聲的傳布與感受。就算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別忘了還有附近觀眾的咳嗽聲。當種種聲音環境的變數加起來,白色的帆布該是如何難得?也許那是永遠也追求不到的目標。
話雖如此,我還是極度嚮往白色帆布的世界,如果我們閱讀書籍,聆聽音樂,隨時懷抱白色帆布的心情,我們的收穫將會更多。物質上的白色帆布不可得,追求心靈的白色帆布卻非不可及之夢,祗要保持一點童心,保持純淨的心靈,白色的帆布就在我們心田,隨時準備接受新的資訊。
白色的帆布,代表無污染的、純淨的世界,音樂的率真、人性與溫暖,都是愛樂人努力追求的,雖然理想總是不易獲得,但擁有理想總比沒有好。在我個人的聆樂經驗裡,聆聽名家名盤似乎己成家常便飯,對指揮家、演奏者、歌手,往往也有一定的評價,每當有世界級的音樂團體或個人來台演出,總不肯錯過聆賞的機會,長久下來,無意間在心裡畫出一幅音樂表演藝術的等級圖,誰是一流誰是二流,心中自然有譜。但我也常常思考這樣的譜系是否有問題?特別因為音樂演出是一種再創作,同樣的樂譜由不同的人演出,表現可能小有出入,也可能南轅北轍,那麼,到底誰是正確的?如果我們的心靈是一張白色帆布,手抱樂譜聆樂,胸無成見,或許可以獲得比較純淨的評價。但真是這樣嗎?我們真可以使自己的心靈成為白色帆布嗎?想想還是有點氣餒。
白色的帆布是我心靈的夢土,那是一種想望完成而不可能達到的境界,以這樣的心情面對表演藝術,可能會獲得比較多滿足的喜悅吧!面對人生的一切事情,豈不也是這樣,先莫認為什麼是絕對的對與錯,用白色帆布的心情細細品味,或許更能擁有生命的喜悅。
1995年9月29日寫於指南山下
作者 emi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