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樸音響店與Audio Note Kit one的台北傳奇 (五)
5. “來,桑卻,與我同行,讓我們像這邪惡的世界宣示,我們的理想將要戰勝你!” — 唐吉柯德
於是”從今以後公主與王子就快樂的生活在一起直到世界的末了”---親愛的朋友,我個人的音響追尋也許可以以這種童話故事美麗的結尾畫上句點,暫告一段落,但我深知,黃主編的拓樸音響店的漫漫長路恐怕才剛開始。
去過拓樸音響的人都會發覺,這絕對是一家全台北最獨特的音響店。 它台北少見寬敞的試聽室絕對不是窗明几淨,幾乎沒有任何裝潢的店面,不僅說不上典雅,而且凌亂的會令第一次到此處的客人錯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 店內的喇叭大部份都是高效率的喇叭,但據我幾乎每星期都會順道去小坐兩三次的長期經驗,店主或小連經常使用發聲的喇叭,來來去去不會超過三、四對。
擴大機的種類更是稀少,除了鎮店之寶的Audio Note外,我幾乎絕少看到它們用過其他的擴大機(倒是有一部碩重無比的二手名牌晶體機從我第一天到拓樸店時就被擺在門口等待中古商收購)---直到本文收筆之際,小連才抬出剛出爐店主親手設計、號稱可與Audio Note一肩差 的Voyageur 300B管機。 如果你再詢問其他音響附件如數位器材,線材、隔離變壓器等等,你會發覺它們種類也同樣少的可憐,每種器材都不會超過兩三種品牌。如果你是按圖索驥,指名購買媒體主流御筆欽點的當紅品牌,很抱歉,拓樸店內是無一具備;事實上,它所賣的器材絕大多數都是市面上、媒體上從未介紹過、討論過的品牌。 它前些時賣了好一陣子的在日本已推出四十五年的傳奇全音域喇叭,Diatone P-610M,到最近才有某媒體跟進介紹;它獨家引進台北長達一年多的Audio Note更是不可思議的至今仍無任何主流媒體專文介紹。
這奇特的現象,反映了一個非常深刻的經營哲學。 在這凌亂的店面天地內所展現的各種不知名的器材,事實上,無一不是黃主編一二十年浸淫音樂與音響經驗中,所淬煉出品味的選擇。 換言之,這不僅僅是一家有著強烈個人品味風格,這更是一家蘊含著多年心血、有著深刻洞識的音響店。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黃主編的選擇品味事實上是遠遠的走在市場潮流之前。 當媒體主流還在大炒大功率晶體機配各種多單體、複雜分音器喇叭時,黃主編早就反其道而行,提出以最單純的管機配上最圓融的全音域喇叭。
但先知永遠是寂寞的。 吃速食麵、玩電動遊樂器長大的我們這一代 ,長期所接受的音響世界是輕薄短快的晶體機世界,我們大多數的音響消費者的音響與音樂品味也絕不是一朝二夕就能領略黃主編所倡導的管機音響美學。 在這醜陋而混亂的台北市,拓樸音響店注定了創業惟艱。 但從我們音響消費者的觀點來看,這毋寧是我們的福氣。 黃主編有次告訴我,他若還繼續擔任主流媒體的主編,它就沒辦法大聲鼓吹管機的音響美學,畢竟媒體還須兼顧市場報導和人情的壓力;但自己開店,就可以賣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在台北,拓樸店 是我絕無僅有的機會,來漸漸認識、了解、和著迷於管機無可取代的魅力。 對我來說,拓樸店是我的音響心靈之窗,它開啟了我音響與音樂美麗天地的眼界。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像我一樣,如此幸運地透過拓樸店 而得到音樂心志的成長,我也不知道今後有多少人會如此,但我卻感慨的知道,黃主編是一個要在台北水泥地上努力種出花朵的人。
也許是物傷其類罷! 即將年過四十進入哀樂中年的我,深深的了解年少種種的憧憬,在現實裡無非是不能輕易嘗試的夢幻罷了。 在此地此時,還能看到與我同輩的黃主編與他忠心耿耿的助理,小連,為著一個美麗而深刻的理想而無怨無悔的打拼,已身心疲憊的我也不能不感奮的大聲說:黃主編,小連,加油!向前行!
後記
因為最近偶然的機緣,重新找出曾以較短的篇幅在現已停刊的「音樂與音響」月刊公開發表過的這篇舊文。 重閱之下,仍能鮮明感受到自己當年的熱情、喜悅與感慨;而且有幾位朋友對我個人粗淺的音響之路、乃至於與黃總編的淵源頗感興趣,就逕交付Diala/Leo兄處理,與網站樂友們分享我個人也許是微不足道的探索、反思與經驗。
這篇文章對於當時的時空背景多有交代,大約是1995年初至1996年暑假。 七年了! 在急速變化的時代裡,七年是一段漫長的時空。 文中所提及的一些人事也無可避免地有所變遷。小連已不在拓樸工作室了,但仍與黃總編、我時相往還。 能讓我有此機緣認識黃總編的關鍵人物,當年在光華唱片行服務的年輕葛先生,早已離職、不知去向,我曾多次打聽,都無所獲—真是相忘於江湖。
我的系統器材,除了喇叭、前級外,文中主題之一的audio note kit one,也在三年多前黃總編的village出現後,而換掉了—-我曾在留言板上交代過這段歷程。 但不論是過去的audio note或現在的village,在我心中,我始終如一地只擁有一部最令我心醉的管機。 就如我從麥金塔電腦的se-30用起,十年間換了不少次機型—但對我而言,它們都是同樣被我珍惜與唯一的麥金塔。
文中有許多當年對管機的評比意見、對試聽cd的選用,如今看來不免狹隘,然而這些生澀的見解正是我個人成長過程的痕跡與忠實記錄。 謹此為記。
(2002大暑)
作者 James Yao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