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站
 最新消息
 聽覺心裡學
 音樂與音響
 文以載道
 討論留言
 過期消息
 相關網站
現在位置: ROM首頁 / 逸居隨筆 / Diala的私人收藏

D i a l a 的 私 人 收 藏 ~~~~ 寫 在 前 面


  到過我家的朋友可能還記得,有幾張LP是第一次來我這兒聽音樂時一定會為我所介紹的:這些版本大多是由我最常聽的近400張LP中選出來,而屬於我最喜愛的演繹。身為一個古典樂迷兼音響玩家,我總是希望推薦的版本除了在詮釋方面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之餘,還能在錄音工藝的水平達到顛峰造極的層次﹔但是如此吹毛求疵的要求,達成其一已經是困難重重,更別提要同時兼顧。尤其是前者,對許多演奏家而言絕對是極其艱鉅的挑戰:如何能探究作曲者當時的心境與創作環境的歷史意涵,融合演奏者自身對該曲目的感動與認知,而進一步在演奏時身體力行,具體表張其透過了解而構築的音樂美學,這實在不是隨便什麼人就可以做到的﹔其中甚至包含著許多天賦異秉或是正逢其時等不可主控的因素存在。建立在這樣的標準下,錄音的工程更顯困難,錄音師不但要細究演奏者的整體表現,適當凸顯該演奏的盡善盡美之外,還要考慮以混音等化融入自身美學的同時
,是否能與演奏相互輝映,才能忠實呈現演奏者所欲表達的情懷。

  這樣高完成度的版本,在這份屬於我私人的稀珍收藏裡面,除了一些超級大熱門而唱作俱佳的上榜名片之外,有許多是相當冷門的版本。它們可能是出版過一兩次後,就因為銷路不好,演奏家名氣不夠或是樂評反應不佳而被打入冷宮﹔或者因為太過稀有導致太貴而市場上非常難找到,反而導致識者無多﹔無論無何,在我自己因蒐得這些珍奇而大呼幸運的同時,卻常暗自憂心忡忡,生怕這些傳奇會永遠消逝在這古典樂界已然商業化的洪流中,而不復存在。

  進入CD的主流時代後,情況更嚴重了:我開始發現,越來越多來我家的年輕朋友不認識這些版本。除了各大唱片公司的CD目錄相當不容易找到他們的蹤跡之外,在台灣這個深受利益導向以及榜單價值文化影響下的唱片銷售市場中,各大唱片行更不願意訂購這些可能會賣不出去而導致滯銷的冷門貨。這樣的惡性循環讓我非常的氣餒,卻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所以只要有人到我家賞玩,我一定會從這些版本開始推薦。現在買不到就算了,至少不要到時候有人出版了卻不知道要買。

  皇天不負苦心人,最近不知道是景氣不好還是DVD準備接替CD的效應使然,在許多唱片公司策略性的推出中低價位或雙CD包裝的時候,這些版本竟然紛紛問世了。這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呀!在LP時代可能要找破頭的稀世珍寶,現在竟然這麼容易獲得,而且又是中低價,此時不收更待何時呢? 本來想說把這些新品消息私下用Email寄給幾位曾經來過我這兒,而同樣被震撼過的朋友就好了。但是想想這樣不是太小家子氣了嗎?如果能放在一些公眾可以看到的地方推廣,讓大家都能知道不是更好?而最近我的網站要開張了(聽覺的感官世界,一個從企圖從學理層次討論聽覺,聲學與音樂音響的關係,以及探究類比系統世界的網站),本來我就打算寫一些文章來充實軟體專欄的內容,如果能以這些當作新作的開始,實在是個不錯的主意。想了幾天,我決定開始動筆寫這個專欄。

  因為我雜事繁忙,寫這些文章只能在閒暇時塗鴉,所以我會以兩個星期只介紹一個版本的速度為文,而且大概只介紹我認為該版本中值得推薦的部分,而不會介紹全部內容。一方面CD容量比LP大,常常一張CD是由兩張LP合成的,而我介紹的可能只是其中一張的某個曲目。另外一方面我相信推薦的部分已足以構成購買的動機了,所以說如果同一專輯內有其他好聽的都是賺到了。

  相信一定會有許多人質疑:CD和LP聽起來還會一樣嗎?難道不會差個十萬八千里?這些CD我是全都買下來了,推薦時也以CD 為主(LP比較難買到),我的感覺是不會差太多。至於喜好方面,我想這就像口味一樣,濃淡甜鹹人人不一,我會試著在文中說明我的審美觀。至於是不是包君滿意,因為涉及主觀感受及認知情愫,我想天差地遠都是可以接受的,也希望大家是用"作為參考"的心情來看待這些介紹。

  希望大家能因為這些介紹而能Enjoy古典音樂。

 


| 關於本站 | 最新消息 | 聽覺心理學 | 音樂與音響 | 文以載道 | 逸居隨筆 | 討論留言 | 過期消息 | 相關網站 |

(c) 2000 版權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