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ala的私房收藏第一話
話說樂聚前一天晚上,我開車去老姚家搬擴大機,接著又驅車前往Michael家去接他過來,以便提早為樂聚一事作準備。由於兩地相隔遙遠,為避免我開車睡著,我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音響圈內的瑣事趣聞,在聊到音響圈內一干好友的情誼與默契時,老姚特別回憶起當年眾人比較貝多芬小提琴版本的往事,還意猶未盡的和我細數各版本的好壞與評比。這幾天病閒在家,回顧樂聚的種種,竟也想到這檔事來。想著自己當時既然沒有機會共襄盛舉,事後馬後炮一番也算是對此憶往的一個回應,剛好自己手上也有一個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的版本,遂決定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貝多芬在1806年寫成此曲,雖題贈給布勞寧,但是卻是為其莫逆之交,當時擔任昂地爾維也納劇院音樂監督兼第一小提琴手富蘭茲客雷門特所作。或許因為客雷門特有著天才般的傳奇技藝,貝多芬在成就此曲時,賦予獨奏小提琴前所未有的配器定位,讓演奏這首曲子的難度,棄一般的左手技巧性的繁複,而改以右手運弓的力度與強度表現。在一般的小提琴協奏曲中,作曲者往往會考慮當獨奏小提琴面對整個樂團時,如何讓兩者在力度和音量上取得一個平衡點,才不會造成獨奏小提琴完全被樂團吞沒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大部分的小提琴協奏曲中,常常可以聽到獨奏小提琴是被樂團所簇擁著,大多僅用一些簡單的合聲或是下聲部修飾,或在獨奏小提琴要出來時作弱終止或留白,讓它可以順利的加入。可是貝多芬此曲卻完全打破這個常規。貝多芬賦予本曲的樂團相當份量的主體性,讓樂團在非常完整的曲式下展開,然後再讓獨奏小提琴以平行歌唱的方式與樂團相和。在大多的時候,獨奏小提琴必須承繼樂團延續的巨大力度或音量,並繼續在此一力度上表現其旋律。我們幾乎可以說,這首協奏曲是貝多芬的另一首交響曲,只要把小提琴定位成其中一個聲部。不過這個聲部卻是個超級巨星,比起別聲部有著更多的表現。 從這樣的觀點來看,大家應該不難想像演奏此曲有多麼困難。除了要能領略貝多芬的意境情思,掌握第二樂章的華麗與第三樂章的躍動之外,演奏者還要有能力表徵足夠的力度與強度,才能讓獨奏小提琴的地位被有效的被凸顯。這樣一首陰陽並濟富含深度的協奏曲,實在不是一般二三流小提琴家可以完美詮釋的。 從這樣的推論來看,就不難了解為何Oistrakh和Cluytens的超級名演會被眾古典樂迷所津津樂道。Oistrakh所特有的輝弘氣度和深沉力道,加上Cluytens頗有活力的指揮,加上兩人出乎意外的和諧相處,讓這首曲子以非常接近貝多芬意圖的可能方式被表現,並以"典範"的模式出現在我們面前。對於希望了解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真諦的樂迷們,當然是必備的聖經寶典,也是可以常常拿出來回味再三的私家收藏。 這篇文章當然可以在此就劃下句點(雖然可能會有多人覺得上當了),但是如果只是這樣,就枉費我花了這麼多時間用非常不熟練的中打寫這篇文章了,像我這般想像離奇的無可救藥的傢伙,怎麼也不覺得貝多芬的嚴肅和努力會如此容易的被完整表現,以Oistrakh和Cluytens的名演,我怎麼也不覺得足以1806年貝氏情場事業兩得意的風光,尤其這麼美的第二樂章,Oistrakh仍然固執的以相當強硬的張力突顯,雖然情有可原,卻大煞風景。難道沒有人能想到另外一種呈現方式嗎?經過幾年的尋覓,在一次不經意的聚會中,終於讓我找到了夢中的私房收藏。也就是這裡要介紹的Krebbers和Haitink在1975合作的版本。 在介紹這版本前我想向Philips公司抱怨一下:這次的巧裝2CD版本的規劃雖然真的是造福了我廣大的古典樂迷們,但是能不能稍微檢查一下錯誤呢?中文側標牛頭不對馬嘴就算了,連原文封面和內頁都有內容上的大錯誤。像這個版本明明是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絃樂團的演出,怎麼會變成RCO呢?好笑的是連Schwann這樣的公信書刊也因之而糊裡糊塗的誤值為RCO,讓人啼笑皆非。我在看到CD時真是猶疑再猶疑,最後在"以Krebbers的名氣恐怕沒機會再錄一次"的大膽假設下狠心買下去,還好押對寶了。類似的錯誤不勝枚舉,以後我介紹到時會一一提出。 Krebbers生於1923年,是當時大會堂管絃樂團第一小提琴的首席。由於他實在太不出名了(我只有四張他的唱片),所以我實在很不清楚他的生平(少了很多說故事的機會:P)。如果說Oistrakh的貝多芬是力與美的聖堂武士,Krebbers就是擁有優雅肌肉線條的體操選手。拿到這張CD,你可以直接跳到第二樂章,當小提琴獨奏出來的那一瞬間,你將會不敢相信力度可以用這麼優雅的方式被呈現,琴音內蘊的光澤和鬼斧神工的運弓,貝氏的小提琴曲就在這裡被極為用心的方式,以一種滑順堆砌的方式,展現另一種非抗衡性的唱和,猶如霸王項羽身邊的美虞,在刀影重重的軍帳中迴旋著舞蹈。回到第一樂章,你一樣能看到小提琴不著痕跡的緊緊拎著樂團,在每一次巨大的波濤中趁勢高高的躍起,在輕盈的猶如海豚般在水表面上下快速穿梭著。最終樂章仍帶有Krebbers一貫的從容,把貝多芬壯麗結尾下深層的愉悅輕輕的推出,讓整個曲子在聆聽者全神貫注的情緒下將樂曲畫下句點。Haitink和樂團在整個曲子進行中扮演了畫龍點睛之效,非常適切的表現了樂團的風度與餘裕,讓整個曲子在充滿了和諧的律動中進行著,使得這個版本成為難得一見的絕世佳作。這絕對是我至今聽過最好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版本。 其實這個版本也得過企鵝三星帶花的評論,只是很奇怪,在現在台灣的古典樂迷之間一直紅不起來,至少來我家聽音樂的朋友至今沒人能說的出來。這對我而言或許是個好消息,因為這讓我在收集這張LP時沒有任何阻礙(光是這版本我就有34張LP),只是我真的很遺憾這樣一個名曲竟然會如此不受重視,好不容易這次飛利浦的巧裝系列大概是因為找不到東西,所以勉強把他拿出來發行了,我當然義不容辭的要替這樣一個稀世名演好好推薦一番。 放在我的私房收藏裡面,與你們分享。
|
|||||||||||||||||||||||||||||||||||||||||||||||||||||||||||||||||||||||||||||||||||||||||||||||||||||||||||||||||||||
| 關於本站 | 最新消息 | 聽覺心理學 | 音樂與音響 | 文以載道 | 逸居隨筆 | 討論留言 | 過期消息 | 相關網站 | (c) 2000 版權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