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暴風中吟唱的米迦勒--Rey Audio Warp-1 連續兩個週六,我與Rey Audio Taiwan(以下簡稱R.A.T.)的負責人林育民先生相約,南下拜訪了R.A.T.位於台中的辦公室。 此兩次拜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親身體驗Rey Audio的"主宰者"木下正三(Shozo Kinoshita)在二十世紀末的千禧巨作:"V-4"系列超弩級鑑聽器。Kinoshita是應用聲學界的超重量級人物,說他是二十世紀末的聲學大師一點也不為過,音響迷所熟知的著名TAD單體之研發,以及垂直模擬點音源的概念,就是Kinoshita的心血結晶。而其作品的超高完成度和表現,甚至引導錄音界重新反思以三路分音、四路分音方式再加上多組擴大機和等化器的必要性。關於Kinoshita的經歷,以及Rey
Audio公司的衍生,由於Rey Audio的網站有非常詳盡的介紹,我就不在這裡覆述了,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連過去看。 R.A.T.的辦公室是在一棟辦公大樓的十樓,其內設有一個約十坪大的聆聽室。這個聆聽室和我們一般音響迷所認知的音響聆聽環境非常的不一樣:除了在功能上稍作簡化之外,這個聆聽室是以Kinoshita所認定的鑑聽聲學設置標準作為設計取向。由於Kinoshita全系列喇叭的超高完成度,這個聆聽室得以設計成完全的線性以配合喇叭的表現能力。林先生特別出示了Warp-1在這個空間的測試結果給我看,Warp-1在這個聆聽室內被要求測試各點(有非常多點,包含喇叭前方二十五公分處)上,其各點頻譜上都具有聲學意義的寬頻平整性,而更可怕的,是各點的完全對稱特性。簡單的說,在喇叭前方的聆聽區內,無論在哪一個位置聽到的聲音表現,都幾乎不會有什麼差異,這迴異於我們一般的聆聽室有皇帝位的限制,喇叭已經完全消失掉了,就像現場一般。至於聲學特性的部分,不論是殘響值或是動態範圍,都是我見過建築音響空間中的最高標準,林先生也認為比起一般的錄音室,這個環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事實上,當初花在這間聆聽室的經費和精力就遠大於Warp本身,R.A.T.的用心經營,在這裡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對一般的音響迷如我而言,這個聆聽室有一個特點,是值得我們細細考量的。R.A.T.的聆聽室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工作狀態中的展示環境,待在裡面時,各種知覺線索會強迫或導引你去注意聲音的各種表現。作為一個聆聽者,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心全意的聽音樂,而很難分心去注意別的事情。這樣一個以系統物理特性的究極表現作為優先考慮,推至極限的理想聆聽室,對於原本是以人為主體,主動和環境產生互動的音樂活動,會產生什麼影響,我想是任何一個咨意追求完備聲學空間的音響我輩應該親身體驗和省思的。對空間有興趣的網友,我真心的建議您應該要去看看,或許讓您對專業建築音響空間設計的定義有不同的看法也說不定。
兩次拜訪,我聆聽的喇叭主要都是"V-4"系列超弩級鑑聽器中最小的Warp-1,推動級是一對Kinoshita-JMF
HQS4200UPM mono/mono擴大機,前級也是自家Drivamp MSP-1,訊源則是一台Marantz的CD Player。連接線是全套的Kinoshita製品。告別前林先生還特別接上Micro-Monitor
PM-10讓我嚐鮮,但是因為聆聽時間過短,在這裡我不予過多著墨。 我必須老實說,聆聽Warp-1,絕對是本人生平至今最震撼的一次經驗。Warp本身的物理特性,真的只能用超高完成度來形容。讓我們從高音開始談起。RH-3號角與TD-4001R單體的組合,真的非常厲害。分頻點設在420HZ,從此向上延伸毫無阻礙及質變,而且高音還是一路非常輕鬆的拉拔跨越人耳的極限20KHz。注意,非常輕鬆。也就是說,這組高音兼具了號角輕鬆的本質,卻又能做到對於號角而言難上加難的有意義頻寬延伸。這樣的構成,結果是泛音列排列的超級豐富與完整,甚至讓人感覺到高音是有"厚度"的。在聽一些歷史演奏時,這樣的感覺特別明顯。喜歡海菲滋錄音的朋友一定常常哀嘆RCA的錄音,但是在Warp上聽,卻完全沒有我們以往對於RCA錄音那種尖聲尖叫的缺點。同樣的狀況,在聆聽很多歷史錄音時特別明顯,讓我覺得自己一直以來是不是誤判了很多其實很好的錄音。
而這對高音號角在相位調教的同整度上也值得大書特書。其準確度之高,完全超乎我以往在Hi-end世界的認知。以前我總認定,聽弦樂四重奏能聽到第一小提琴手轉身就很厲害了。在Warp上我竟然可以聽到中提琴手在上下頷動提琴導致的聲像改變。放黃小琥的現場錄音,那種觸摸可及的形體感表現也就算了,Warp還可以聽到因為現場位置以及混音過程中的不協調,導致的Vocal位置大幅改變,據聞該張CD的製作人在聽到Warp的表現時,也嘖嘖稱奇。這完全顛覆我們一般對於"低失真"的標準,聽過Warp,我才驚覺平常我們所認定的失真標準真的太低了。 只有高音厲害,有什麼稀奇?要講完成度,一定要聊聊接上四顆低音後的表現。一般來說,非全音域單體的喇叭構成系統,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能讓各單體透過箱體,分音器或是外置輔助裝置達到全頻的一致性。在絕大多數的喇叭裡,這種銜接的問題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隨便播放一張從低音鍵快速模進上行至右手高音聲部的鋼琴練習曲,我們很容易就知道自己的喇叭在這問題上解決到什麼程度。但是在Warp上,我完全聽不出來這個問題的存在!!不死心的又放了兩張小提琴(穆特和拉卡托許),刻意去觀察Warp-1分頻點附近的表現(420HZ,大約是小提琴的A弦),仍然是完全沒有問題!!
透過V4結構,以及幾近求疵的單體要求及配對,完全解決四隻低音各有一張嘴的問題,更代表Kinoshita對於解決兩音路系統銜接問題的能力。 再來有另一個令我無比驚嘆的特質,是Warp在極寬動態範圍的均一性表現。包含錄音間的系統,絕大多數的系統都會因其單體的能力及特性,在有限的能量動態範圍內,有最好的表現。所以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系統開比較大聲時表現特別好,如ATC,有些系統則是開小聲表現特別好,如Lowther或Goodmans。以我淺薄的音響歷練,我並不知道,有哪套系統能同時在大小聲都有好的表現,直到聽到了Warp,我才發現有這種可能。講到這裡或許有很多人會不服氣,我先講講我對於大小聲的定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到現場聽過重金屬音樂的經驗?那種空氣的狂噪感,主唱狂嘯般的嘶吼,鼓手飛炫的強烈鼓點重擊,加上貝司手和電吉他手豪無忌憚的透過幾千瓦的放大系統把聲音送到幾萬人的耳朵裡,彷彿要燒死你所有的耳神經,但當時你卻完全沒有耳朵痛或音壓過大的問題。Warp唱瘐澄慶的"快樂歌"現場版,在120dB的音量狀態下,就是這種完全沒失真的狂亂狀態,而且是全頻的能量衝擊,不是只有低音。這不打緊,雖然絕大多數的Hi-End系統作不到(我個人從來沒在任何一套Hi-end系統上聽到過),很多錄音室的系統還是做的到呀,那麼,放一首Faure的Berceuse en re majeur或是Julian Bream的吉他獨奏來聽聽,Warp在極小的音量時(差不多是深夜聽音樂時的音量),還是把那種觸弦的細微質感和演奏家當時的身體表情及呼吸表現的淋漓盡致。而此時,絕大多數放大聲好聽的喇叭,可能連單體都不會動了。為了測試其動態表現能力,我第二次還帶了一些康澤爾的電影音效片,雖然我不知道恐龍叫有沒有失真(因為我沒聽過真的恐龍叫),還把林先生弄得臉一陣青一陣白的(他一定覺得ROM的主筆怎麼這麼沒氣質),但老實說,這是我聽過最誇張的一次"奇幻歷險記"了。 好吧,都說好的,難道都沒有缺點嗎?我個人認為,有一個可以討論的部分,那就是,Warp的表現實在太"真"了。事實上,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在第一次聽Warp時可能會非常不習慣,因為那種"擬真"的標準,完全顛覆我們以往對再生"真"的要求,甚至造成某程度的認知失調(你的視知覺明明告訴你的大腦你不是現場,可是你的聽覺系統卻告訴你的大腦你在現場,真的很恐怖!!!)。而麻煩的是,我發現,在某些狀況下,真和美是有衝突的。所以要如何在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真的是買Warp的用家要煩惱的。不過,對於力圖表現Kinoshita藝術音響概念的R.A.T.而言,我認為林先生已經完全表達出了Kinoshita對於美的主張,這是值得我們音響迷敬佩的。 在聆聽的過程中,我不斷的回想,自己聽過的系統中,有沒有那個系統像Warp有這麼高的完成度,以及這麼全面的表現。老實說,就任何量級的系統來說,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想不出來。作為KM1V的更上層樓結晶,說Warp可以是一百年來喇叭工藝的結論,我個人主觀認定,一點也不誇張。這也是為什麼我願意打破我個人不替產品背書的原則,寫這麼一篇拉裡拉雜的遊記的緣故。 臨行前,我在R.A.T.的留言簿上,留下了"在暴風中吟唱的米迦勒"的評語。
|
|||||||||||||||||||||||||||||||||||||||||||||||||||||||||||||||||||||||||||||||||||||||||||||||||||||
| 關於本站 | 最新消息 | 聽覺心理學 | 音樂與音響 | 文以載道 | 逸居隨筆 | 討論留言 | 過期消息 | 相關網站 | (c) 2000 版權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