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關於三星的新聞

這幾天有兩則關於Samsung的新聞引起我注意。第一則是在CNNMoney的一篇Sony: New flatscreens herald comeback報導SONY因為錯失平面液晶電視的商機,今年三月份財務年度結算時,電視機部門虧損了$2.32億美金。SONY這個在電器業和娛樂業的笨重的巨人,幾年前他靠著Wega和Trnitron品牌在全球的電視銷售佔有率10%,差不多是1.1千萬台。現在SONY公司不僅內部組織要重新整理,也要把不賺錢的產品停止生產。SONY選擇Samsung當他重新在電視市場重新出發的夥伴,Samsung將會供應SONY低價平面液晶電視 Bravia系列的面板。

另一則新聞是Wall Street Journal Online報導Bang & Olufsen和Samsung合作設計生產高階的行動電話。這個合作案子的行動電話將不會是3G的電話,而是以簡單、易用、和耐用的設計為主。這些電話將會在Bang & Olufsen的店裡和一些Samsung在歐洲、蘇俄、和烏克蘭的高階商店裏陳售。

這裡有幾點很令人省思的:

1. 沒有絕對大者恆大的道理,Everything goes up, must go down。自由市場裡面,市場決定一切,市場shift,公司沒有跟著change ,巨人就變成恐龍了。目前的SONY就是一個例子。隨身聽的市場被Apple拿到了主導權,mobile music player市場已經是MP3 Player滿天下了,才從MD和CD的隨身聽堆裏探頭出來。廠商都在蓋液晶面板工廠,SONY還沉醉在傳統映像管的昔日光輝歲月,沒有及時擴充產能。當電視的消費趨勢轉向液晶電視,SONY因為沒有便宜的主要零件,所以液晶電視的售價居高不下,中低階市場進不去,高階市場還輸給了Sharp。Sharp 和松下都有自己的液晶面板工廠,所以在液晶電視生產上比SONY還cost-efficient。近一陣子競爭對手和投資者都在等SONY的首位非日本人CEO Howard Stringer九月底將發表的改革計畫,只要是策略對,這個擁有品牌和技術的巨人要奪回昔日的榮耀不是那麼的困難。

2. Samsung已經是國際大品牌了,除了有在韓國和中國低廉生產成本的優勢,又擁有主要零主件自行生產。雖然他不像美日大廠的制定規格主動能力和技術創新,但他懂得以採用目前新的技術加上歐洲或美國的產品工業技術來朔造自己的品牌。差不多兩年前,我常常和朋友提起過,Samsung在電視方面的產品系列,以技術和工業設計上來看,已經和SONY可以算是平起平坐了,少部分甚至超越了SONY,比如在背投影電視上大膽採用TI的DLP技術。現在 Samsung不僅和SHARP、SONY稱霸液晶電視的市場,還可以供應SONY液晶面板,這和以前的SONY電視產業很像。

這次Bang & Olufsen和Samsung合作高階的行動電話,可以說是互相加分的案子。Bang & Olufsen以前也和歐洲的行動電話大廠合作過,成果如何不知,但如果是好的話,今天也不會另外和Samsung合作。Bang & Olufsen目前的液晶面板和投影技術都是向Samsung買的,加上這次的行動電話,更加緊了兩家公司的合作關係。Samsun可以讓Bang & Olufsen的經典設計來加持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產品附加價值。雖然這次合作的行動電話不是明日之星3G行動電話,但目前3G的市場還不普遍,而且在許多新興的工業國家,行動電話的外型設計和價格,已經遠比功能重要太多了,畢竟在這些地區,行動電話的款式是身分地位的表徵。

3. 韓國能,我們為什麼不能?這兩年,這類文章已經在台灣的報章雜誌上報導了不少。台灣基本上真正的企業家很少,大部分稱為企業家的,其實是資本家。這些資本家可能因為成長環境和文化背景,以追逐短期利潤為主,並沒有一般企業家的的遠見和對企業的長期規劃。根據中經院與台經院國內兩大智庫近日的研究均發現,台灣產業陷入一種「閉鎖情境」,大量資金投資在追逐低毛利的產品上,但要移往新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卻顯得困難重重。

國內內不管是傳統產業或是電子業,大部分都是以OEM和ODM為主,沒有自己的品牌和國際行銷的經驗。以幫國際知名品牌代工為榮,但毛利非常的低。產業升級的口號流行了很多年,但因為中國廉價勞工,許多加工為導向的工業,都遷移到中國了,產業升級有就流產了。

還是很期望國內有心廠商可以自創品牌,並且行銷到世界各地。不要過幾年後,聽到一些中國能,我們為什麼不能,或是印度能,我們為什麼不能之類的反省之聲。

About this Entry

This page contains a single entry by webjiin published on September 25, 2005 7:10 PM.

該辭職的徵兆 was the previous entry in this blog.

L.A. to Dallas Rally -- Day 2 is the next entry in this blog.

Find recent content on the main index or look in the archives to find all content.

Advertisements